定比分点推论,定比分点结论
求数学专用名词。比如平行线、未知数一类的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两点之间距离就是两个点连线的长度具有公共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平均数(Average or mean),指的是所有数的平均。众数(mode),指的是数集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域(range),指的是数集中最大数减最小数。
数学名词有如下:平方 平方是一种运算,比如,a的平方表示a×a,简写成a,也可写成a×a(a的一次方乘a的一次方等于a的2次方),例如4×4=16,8×8=64,平方符号为2。立方 立方也叫三次方。三个相同的数相乘,叫做这个数的立方。如5×5×5叫做5的立方,记做5。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口诀
1、黄金分割 如果三个数a,b,c满足a/b=b/c,例如2,4,8,那么我们说这三个数成等比,其中b叫做比例中项。而对于一条线段,我们如果把它切成两段,就能得到AC,AB,BC三条线段。如果这三条线段成等比,即:BC/AC=AC/AB,那么分割点C就被叫做黄金分割点。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因为AD‖BE‖CF,所以AB:BC=DE:EF;AB:AC=DE:DF;BC:AC=EF:DF。也可以说AB:DE=BC:EF;AB:DE=AC:DF;BC:EF=AC:DF。
3、连结AE、BD、BF、C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S△ABE=S△DBE, S△BCE=S△BEF,∴S△ABE/S△CBE=S△DBE/S△BFE 根据不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的比可得:AB/BC=DE/EF。由更比性质、等比性质得:AB/DE=BC/EF=(AB+BC)/(DE+EF)=AC/DF。
4、成 比 例 定 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它是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明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移”成另两条线段的比来证明。
5、C 三点,与直线 n 交于 D、E、F 三点。连结AE、BD、BF、CE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S△ABE=S△DBE, S△BCE=S△BEF,∴S△ABE/S△CBE=S△DBE/S△BFE 根据同底等高三角形面积比等于底的比可得:AB/BC=DE/EF。由更比性质、等比性质得:AB/DE=BC/EF=(AB+BC)/(DE+EF)=AC/DF。
6、分别夹在两条直线间的线段对应成比例。例如:三条平行直线l1,l2,l3分别截两条直线a,b,其中a的截点为A,B,C,b的截点为D,E,F,则有A对应D,B对应E,C对应F,所以,对应线段就是AB对DE,AC对DF,BC对EF,就有AB/DE=BC/EF=AC/DF。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五)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议论文的答题技巧: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中心论点只有一个。
要熟悉论文的常见结构,从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理清顺序。【答题格式】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3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论证结构 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二公式、定理(人教版)
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A∈LB∈L = L αA∈αB∈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sinAcosB=sin(A+B)+sin(A-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ctgBsin(A+B)/sinAsinB。
3、记录往往是一个细小的环节。注意老师重复的语句,以及写在黑板上的大量文字(数学老师一般不多写字),及时地用一个小本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会形成一个知识小册。
4、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算术方面 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5、公式是学习高中数学必备的重要工具,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数学必修2公式总结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6、高一必修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定义与定义式: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数学题.:若点P分向量AB所成的比是2/3,则点B分向量AP所成的比是?
1、解:因为点P分有向线段AB成比例为-3分之1 (注:有向线段最好在字母上方标识箭头,下同。
2、因为点p分向量AB所成的比为3/4。所以向量AP比上向量PB的比是3/4。
3、即求 AP向量 比 PB向量 【应该等于 (3-1) :1=2/1=2 】。【不知道《意思》有什么可“详”的,总不过是 求《向量的比》而不是求《向量模的比》罢了。(其实,比 是个标量,它们的值是相等的)】(按 定比分点 的相关知识理解应该就够了 。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angkeke.com/post/7658.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