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对比分析,湿地举例
会仙岩溶湿地沉积环境变化研究
1、为研究会仙岩溶湿地在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下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重建湿地古气候,2008年3月在会仙岩溶湿地内选择两个典型地点:临桂县会仙镇分水塘北狮子潭和临桂县四塘镇寺湖(图5-9),采用重力采样器分别采集了56cm和77cm的连续柱状沉积物岩心。
2、根据对寺湖、狮子潭湖泊沉积岩心、历史记录和遥感研究结果,将会仙岩溶湿地近2000年来的生态环境演化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3、通过会仙岩溶湿地沉积物以及其中摇蚊种群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环境变化认识: 1)2004年之前,桂林会仙湿地的狮子潭经历了自贫营养水平变化到富营养水平的过程,但是富营养水平相对较低,水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水生植物比较繁茂,水质较好,并未达到水质明显恶化的阈值。
4、湿地内地形平缓,水力坡度小,湿地内各河流在枯水季节流量小,地表水流速缓慢,甚至抽水灌溉也会引起水流方向的改变。因此,湿地(水文、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及自然条件(如降雨)的变化十分敏感。
5、此外,会仙岩溶湿地土壤中还存在大量的钙质结核,其形状通常为不规则状,对其成因,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6、鉴于岩溶地区湿地的特殊性,以及其与非岩溶地区湿地在水文特征、水质、土壤和生物生态方面存在的本质差异,很有必要定义一种新的湿地类型以将其区别于其他湿地。
人工湿地数值模拟模型参数如何获取
分别种植芦苇、香蒲、茭白水生植物;湿地垂直分为3层,上层是约为0.2m的亚砂土层,是植物生长初期固定根部所需的土壤层;中层是粒径8mm左右的砾石层,厚约0.6m,成熟植物根系大部分分布在该层,为污水处理层;底层为0.1m左右的黏土层。
豫北平原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1、地球母亲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贵的是它有生命,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就是地球的主人. 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母亲用它甘美的乳汁哺育着它的儿女,我们在地球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
青藏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湿地
1、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高寒农牧业 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2、世界之最2: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 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奋战,10万名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抒写了壮丽诗篇,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3、黄河和澜沧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点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地区,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该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2003年1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三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4、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高原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
5、●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 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6、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最高峰的周边环境得到了严格保护。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丰富,是众多水鸟的栖息地。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广阔的草原和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而备受关注。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质和生态的双重宝库。
湿地土壤与湖泊沼泽沉积
沼泽是土壤表层长期过湿形成的。大多数的湖泊可因机械沉积作用和生物沉积作用而逐渐淤积成沼泽。机械沉积作用首先在入湖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并逐渐向湖心扩大,从而使湖底填高,水体变浅,湖泊缩小,直至变为沼泽。
区别:湿地是一种生态系统,沼泽只是湿地中的一种土地状态。湿地包括沼泽。沼泽: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其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
形成原因不同:沼泽的形成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湿地的形成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无关。包含水域类型不同: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湿地包含更多种类的水域,如湖泊、沼泽、河流等。土壤特征不同:沼泽的土壤严重潜育化或有泥炭形成与积累。湿地的土壤类型较多,如黑土、黄土等。
沼泽地的形成,有各种原因。由湖泊演变而成。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河水挟带着泥沙流入湖泊,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 在湖边 沉积下来,形成浅滩。一部分细小的物质,随着水流漂到湖泊开敞的地方,沉淀到湖底。这样年深月久,就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其形成与土壤的长期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有关,这种积水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进而引起土壤过湿。在缺氧的环境下,有机质得以积累,同时矿质元素发生还原,这一过程称为沼泽化。 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广大草地,就是红军曾经穿越的著名草地。
三江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变到北大荒,分析一...
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进入“北大荒”三江平原,开始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垦荒大开发,12年间毁坏湿地1000多万亩。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农场落户,掀起土地开发的高潮。此间耕地面积迅速扩大,三江平原湿地称为了所谓的“北大仓”。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为什么会发育成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国家刻意规划的。
本文 zblog模板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liangkeke.com/post/12961.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